發布時間:2014年6月15日 來源:www.jhdtpf.com 點擊次數:3464 次 返回列表
現場急救的主要任務是,維持傷員的生命,穩定傷情,防止繼發性損傷并應迅速送往醫院進行救治。非必要時不可任意移動傷員,盡量和旁人協同工作,迅速、鎮靜地對傷員進行詳細檢查,并根據傷情作出是否向專職醫生求救的決定。在對傷員進行檢查時,當發現是大出血、嚴重休克、呼吸和心跳驟停等傷情時要立即施行急救直到醫生到達。如非常嚴重傷情,待詳查結束后,根據傷員傷情進行止血、包扎及固定,然后送到醫院。
對傷病人員進行初步和全身檢查保安員趕到現場后,首先要迅速、鎮靜地對傷病者進行詳細的檢查,對其傷病種類程度作出判斷。初步檢查的要點:一是觀察傷員的呼吸、出血、瞳孔、膚色、分泌物、外觀等狀況;二是觸摸傷員的脈搏、體溫、疼痛反應、腫脹、皮膚濕冷或干燥等狀況;三是和傷員交談,判斷傷員的意識狀況、詢問傷員意外傷害發生的過程疾病史、姓名、電話、地址、活動能力、疼痛感覺等。在初步檢查之后,如果現場情況允許,認為確有必要時,應當對傷者進行全身檢查。檢查的順序是頭、頸、胸、腹、背、骨盆、四肢。全身檢查的要點:
一、頭部。一是檢查頭皮有無腫淤、出血、畸形或凹陷;二是檢查眼睛有無異物或損傷,瞳孔對光線的反應是否正常;三是檢查耳朵及鼻孔有無滲液或滲血,耳后有無積血;四是檢查口腔內是否有傷口、異物、松落牙齒或假牙。
二、頸部。有無腫脹、畸形及出血。
三、胸部。檢查有無骨折及出血;觀察兩邊胸部起伏是否平均。
四、腹部。按壓腹部有無感到硬實或傷者感到劇痛。
五、背部。用手感覺背部有無腫脹及畸形。如果前部無嚴重骨折,可轉側檢查背部有無其他傷害。
六、骨盆。輕壓兩邊骨盆,檢查有無骨折,膀胱是否脹滿。
七、肢體。一是檢查有無出血或骨折;二是皮膚感覺有無喪失或刺痛;三是檢查遠端血循環。
全身檢查的步驟:
第一,輕搖傷病者的肩膀并呼喚,試驗他的反應;有反應,即代表仍有心跳和呼吸。如傷病者是俯臥的,在可能的情況下應將其轉為側臥,方便檢查。
第二,暢通氣道可以用仰頭抬頸法,防止舌頭倒后影響呼吸;如果懷疑脊椎骨折,應馬上用仰頭舉頜法,以免因抬頸而移動脊椎骨折處。
第三,檢查呼吸。利用視、聽、感覺的方法3—5秒檢查傷病者是否仍有呼吸,如果有呼吸會看到胸部上下運動,急救人員將耳部和臉頰靠近傷病者口鼻,可以聽到、感覺到有呼氣。如果傷病者呼吸微弱或呼吸停止,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。
第四,檢查脈搏。用手指按壓傷病者的頸動脈5~10秒,以確定有無心跳;如果沒有感受到脈搏,意味著心跳可能停止,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。第五,控制嚴重出血。如果發現有大量出血的傷口,要立即采取止血措施。
對創傷、傷員進行分類
創傷是人體體表或體內組織器官受損的現象。創傷主要是由外邊造成的,包括機械、槍彈等。按傷情可分為兩種:一是閉合性創傷。皮膚外表完整而下層組織受到損傷,如挫傷。二是開放性創傷。皮膚及下層的組織均受到創傷,并有創口,如切割傷、撕裂傷、穿刺傷等。按創傷的合并損傷可分為三種:一是出血。根據血流速度及顏色的不同,可分為動脈出血、靜脈出血和毛細血管出血。動脈出血似“噴泉”,血色鮮紅,并與脈搏節律合拍噴涌而出;靜脈出血時,血液由傷口不停地流出,顏色呈暗紅;毛細血管出血,血流緩慢,能自動止血。二是組織損傷。創傷的同時可以傷及血管、神經、肌肉、骨骼等。三是感染。由于損傷加之其他因素條件的影響,可引起發炎、化膿、組織壞死、敗血癥、破傷風等。
根據傷情,傷勢輕重程度,對傷員可分為三類:一是危重傷員,身體各部位大出血、內出血、中度腦外傷引起的深昏迷、嚴重休克、呼吸和心跳驟停等。二是重傷員,有脊椎和開放性骨折、內臟損傷、大面積燒傷、嚴重擠壓等。三是輕傷員。僅有局部組織的擦傷、挫傷或皮下血腫等輕微損傷。
檢查傷勢的要點
對現場傷員進行檢查時,無論是什么創傷都不能只看局部而忽視全身情況的檢查,特別是要注意是否有復合傷口存在。要學會簡單、快速地檢查傷者的傷勢,檢查的主要項目是:
第一,心跳(脈搏)。快、細而無力的多見于嚴重創傷、大量失血的人。
第二,呼吸。快、淺而不規則,多見于危重傷員。如果呼吸變得緩慢、不規則,傷員可能瀕臨死亡。
第三,瞳孔。腦部受到嚴重傷害的人,兩瞳孔大小不等。如果瞳孔散大、固定、對光反應消失,則可能處于臨死狀態。因此,檢查傷勢時,要把握死亡的三大特征:心跳、呼吸停止、瞳孔散大而固定,依次作出初步判斷。